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发布了《关于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通知中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11月,根据中央编办批复,原“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更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相关网站名称变更及备案正在办理中。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由科技部门划归工信部门管理,申报要求和标准也可能随之变化,地方上也正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调整中。
2024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当提前规划,才能提高认定的成功率。
一、知识产权尽早规划
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指出:“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是高企申报必备条件。(2024年当年申请的专利不得用于当年的高企申报)
②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而不同类别知识产权申报下证时间不同,因此申报企业应尽量提早准备。
③知识产权所有权应属于企业,所有权人必须为企业;核心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二、预先做好成果转化工作
①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等)。
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A类标准平均每年“5项及以上”,建议三年科技成果转化需要15项以上(最好16项)。
③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数据,考察的是近3年内的转化,指的是企业申报前的连续3个会计年度,不包括申报当年。
三、及时建立研发机构,规范组织管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结合以下几项评价,进行综合打分。申报企业应当重视对辅助证明资料的整理,需要保证证明材料的逻辑清晰。
四、提前规划年度销售额及净资产
①企业成长性指标在创新能力评价中占20分,其中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各占10分,净资产、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35%以上可获得满分。
②财务数据无法修改需如实填写。
五、研发费用提前归集
①建议企业提前梳理高企申报前三年的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以及验收、结项等文件资料,正确归集研发费用,由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
②企业应设置高企认定专用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
六、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
在高企认定申报前一年,企业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盘点,核查是否满足占比10%以及工作时间的要求,提前对人员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做好调整。